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化工產業:站上“互聯網+”風口
2015.06.23

 當下,“互聯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熱詞,任何產業只要和“互聯網+”扯上關系,立刻就會顯得“高大上”起來。當前,“互聯網+”在化工產業的營銷、制造等領域應用如何?

    
    互聯網+營銷 還需邁過多道檻
    
    在化工行業,“互聯網+”融入最深的應該就屬營銷領域了。繼去年江蘇龍燈化學自建“龍燈電商”、中保綠農集團進駐天貓和阿里巴巴開辦旗艦店、農藥專業銷售網站“農一網”等電商平臺紛紛亮相之后,電商在涂料、輪胎、化肥、農藥、PVC(聚氯乙烯)等行業繼續刮起旋風。
    
    5月底,新都化工再次投資6000萬元,擬在湖北省應城市和四川省雷波縣設立電子商務公司。這是繼今年投資1.8億元與成都哈哈幫共同設立哈哈農莊電子商務公司以來,該公司再次大手筆加碼農村電子商務業務。
    
    5月28日,浙江物產集團“物產通”PVC電商平臺正式上線。據了解,這是個互聯網+流通+金融的電商平臺,集交易、融資和信息數據服務于一體,使上下游供應鏈客戶可以在平臺中下單、支付、融資。
    
    此外,三棵樹涂料為推動互聯網+戰略,成立了專項小組,規劃配置30多人的電商團隊,并快速推進互聯網商城、O2O電商、客戶管理CRM、零售終端消費者信息系統等,構建自己的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平臺。彩虹精化公司已全面進入互聯網+營銷模式,將在2015年著重開展能源互聯網+金融平臺、微網等技術創新,打造全新的能源生產、消費、投資、融資生態系統。米其林輪胎則推出“馳加O2O”解決方案,將線上馳加零售網絡平臺及線下馳加門店網絡結合,通過構建多樣化的渠道將線上購買與線下服務連接,試圖為消費者打造一體化的消費體驗。
    
    盡管電商平臺建立得熱火朝天,但據調查發現,并非所有的互聯網營銷都是一帆風順。不少企業認為,只要在電商平臺開了店,或企業自己建立一個線上B2C(商對客)平臺,就一定會有客戶到線上購物。而事實上,一些企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觸網”,卻只賺吆喝不見錢。
    
    比如,山東廣饒縣一家企業因為看準了當地的橡膠輪胎產業優勢,于2012年10月正式建成并上線一個輪胎商城。商城剛成立,就吸引了當地大批輪胎生產企業合作。然而,運行不到兩年,該輪胎商城卻悄然下線。
    
    對于商城下線,商城項目經理文建這樣解釋:一是缺乏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平臺建設運行初期必須依賴于專業化的信息技術公司;二是費用高昂,僅平臺建設一項就花費70多萬元;三是在相應的物流環境還不完善的情況下,一條輪胎利潤不足百元,如果客戶一次僅買三五條,企業就等于賠本。
    
    據了解,山東德州企業在阿里巴巴注冊的有1.9萬家,其中在淘寶開設網店的有848家,在天貓開設網店的有89家,但真正能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業務并見效益的企業不足千家。
    
    山東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宗利認為,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會遇到不少困難,商業模式的定位、優秀電商人才的招聘、倉儲物流的配套發展等因素都會制約企業發展,這就需要企業選準商業模式,實現精準定位,培養復合型電商人才。
    
    中保綠農集團公司較早涉足電商,該公司策劃部經理李一峰表示,電子商務遠不是把產品掛在網上那么簡單。對于農藥企業來說,消費者對專業植保技術的需求比產品更為強烈,因此農藥是物技結合的商品。電子商務要在企業落地生根,還要考慮物流、專業客服、技術服務、售后等諸多因素。
    
    在“農一網”市場部總監王利斌看來,農藥企業做電子商務最難的是擺脫對傳統銷售渠道的依賴??梢哉f,目前大多農藥企業的銷售命脈掌握在銷售商手中,而這和電子商務是有沖突的。廣東順德一家大型涂料企業策劃部經理表示,電商要與現有銷售渠道融合還沒有實際可行的操作辦法,而離開了現有銷售渠道,企業就成了無源之水。
    
    據了解,化工產品的顏色、氣味、形狀等特點,決定著產品的性能和價格。由于網絡有虛擬性,用戶無法看到實物,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將面臨比較棘手的物流、退貨問題。而換熱器、反應塔等設備都是非標設備,只能依托某個項目定制,沒法在電商平臺上展示、銷售,比如壓縮機及相關配件參數多,不同的壓縮方式、介質、壓力、功率,都意味著不同的價格。
    
    目前,公共的電商平臺只能進行部分產品及價格的展示,或側重于品牌及產品展示,這些渠道對于用戶來說不是很理想,大多化工企業并不能完全依托于互聯網進行線上交易。所以,一些化工產品單純依靠電商推廣的路還不太順暢。
    
    互聯網+中遠期交易 走在了十字路口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石化類產品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就開始迅猛發展,一般采用中遠期合同交易與現貨交易相結合的形式。其中,中遠期交易普遍采用與期貨交易類似的標準化合約,合約交割日期固定或不確定,類似于股票市場的固定標準化合約數量的形式,吸引了部分貿易商和投機商參與。
    
    但是,這類市場由于盲目發展,呈現了過度投機、脫離實體經濟的亂象。因此,從2009年起,有關部門開始對此進行整治。國務院2011年出臺38號文禁令,稱“除依法經國務院或國務院期貨監管機構批準設立從事期貨交易的交易場所外,任何單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國務院辦公廳又于2012年出臺第37號文件,規定“現貨交易以實物交割服務實體經濟為特征;現貨交易所(市場、中心)在申辦前必須獲得國務院清整聯席會書面反饋,由省級金融部門實審批準作為前置許可要件方可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各級金融機構不得為非法交易平臺提供承銷、開戶、托管、資金劃轉、代理買賣”。針對一些打著電子商務旗號從事集中式標準化合約交易的問題,2013年,國家發改委、經信委、商務部、工商局、銀監委、證監委六部委再發通知(證監發〔2013〕74號),嚴禁以電子商務為名從事標準化集中合約交易活動。
    
    今年以來,在“互聯網+”熱潮的帶動下,電子交易公司和市場再掀熱潮。據了解,今年開業的交易市場不下10家,交易品種涉及原油、燃氣、聚乙烯、聚丙烯等百余種能源化工產品。
    
    5月29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對各類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不得采取集中競價、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不得將權益按照標準化交易單位持續掛牌交易;任何投資者買入后賣出或賣出后買入同一交易品種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5個交易日;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權益持有人累計不得超過200人;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
    
    對此,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指出,地方商品類交易場所,其性質應當是現貨市場,而商品現貨市場是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的,應當實行實物交割;如果不是相關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或消費者,沒有出售或者取得相關商品的真實需求,就不要參與這類市場的交易活動。
    
    據江蘇華昌化工股份公司戰略發展事務部部長李昊峰介紹,中遠期交易的不規范經營體現在:該交割時,為了平倉而采用不規范手段,造成價格波動,與現貨價格差異大;經營不規范,市場多了就分散,交易量小沒代表性,起不到避險作用。因此,有些尿素、工業鹽等中遠期交易平臺或交易的量很少,或已經完全停盤。
    
    李昊峰認為,中遠期交易不屬于電商,只能屬于互聯網金融,但國內市場還有這個需求,只能規范經營、規范發展。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常清表示,對于互聯網+中遠期交易,應當落實監管責任,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法律體系,逐步試點和創新一些更適合國內環境的市場,而不能用一刀切的辦法來管理。
    
    互聯網+制造 兩化融合升級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這在業內掀起一股互聯網+制造的熱潮。
    
    所謂互聯網+制造,就是傳統制造業企業采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等技術,改造原有產品及研發生產方式,是“兩化融合”的升級。比如,運用物聯網技術,石油化工企業可以將機器等生產設施接入互聯網,構建網絡化物理設備系統(CPS),進而使各生產設備能夠自動交換信息、觸發動作和實施控制,加快生產制造實時數據信息的感知、傳送和分析,加快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
    
    當前,石化企業成為互聯網+制造的先行者。中石油、中石化、中國海油等企業,正在打造智能化油田、智能化管道、智能化工廠。
    
    中石油今年將繼續推進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工程技術物聯網系統、煉化物聯網系統建設,同時啟動裝備制造物聯網系統。據了解,中石油正在打造的工程技術物聯網系統(A12),通過傳感、射頻、通訊等技術,自動采集并實時傳輸物探、鉆井、測井、錄井、井下作業等專業的動態數據與靜態數據,搭建規范、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實現生產現場信息的綜合應用;建立遠程作業支持中心,實現作業優化與生產協同;打造數據采集與應用、多專業協同服務平臺,提高一體化服務能力,推動工程技術革命。
    
    中石化以智能工廠為代表的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智能工廠試點企業通過對生產操作、工藝優化、HSE、物流、設備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裝置運行績效,提升了企業運行效益。比如,燕山石化乙烯裂解裝置通過實時在線優化系統與APC的集成,提高了乙烯、丙烯收率,創效近6000萬元。下一步,中石化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智能工廠應用框架,在4家企業開展智能化應用試點;5年內實現重點企業業務領域智能化應用的試點建設;未來8~10年,在20家千萬噸級大規模煉化企業實現智能工廠的全面推廣,率先在煉化企業打造世界一流信息化能力。
    
    從數字油田走向智能油田,是中國海油的主體思路。據該公司信息化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將通過構建勘探開發協同工作環境和海陸協同工作體系,基本建成智能油田。近期,企業將在油氣生產領域重點建立全面感知、自動控制、智能預測、優化決策的生產體系。
    
    為石油和化工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制造企業,也在互聯網+制造領域邁開了步伐。
    
    比如,華為為中亞天然氣管道提供的數字化油氣管道集成通信解決方案,有效將管道與壓縮機站、計量站、主控中心實時鏈接,管理人員在北京就能實時了解千里之外的管道現場情況,有助于合理制訂檢修計劃,大幅節約運維資金。
    
    今年3月,沈鼓“云服務平臺——遠程監測中心”正式上線,用戶通過手機服務端APP就可隨時了解產品運行的最新動態。沈鼓在原有遠程診斷中心基礎上,進一步擴充系統服務功能,建立起一個“沈鼓云服務”大數據平臺,收集和管理機組的設計、制造、工程、遠程監測、檢修維護等各類數據,并進行深入數據挖掘和管理。據了解,“沈鼓云”現階段正規劃創新平臺、產品平臺、制造平臺、數據平臺、服務平臺、物流平臺、數據挖掘平臺、數據應用平臺。
    
    而陜鼓已為120余家企業的300余臺套機組提供了遠程健康管理服務,通過監測點監控并從用戶現場傳回機組運行實時數據,利用前沿故障分析技術,進行機組運行狀態分析,并著力打造動力裝備的“云服務”平臺。
    
    新疆天業集團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熊新陽介紹,氯堿化工目前只基本實現了流程自動化,管理水平還比較低。此外,企業數量較多,技術水平差異性較大。物聯網系統等技術,可以把先進廠家的先進控制和智能專家系統嵌入進去,應用到眾多氯堿企業,這樣企業就有了24小時的專家服務和控制。
    
    據北京數碼大方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區總經理史金鵬介紹,自動化在很多化工企業還沒普及。比如,他們通過對山東700多家制造企業進行調研,發現使用ERP達到60%功能的還不到10家。同時,目前企業將所有信息化系統全部集成的很少,還處于信息化孤島的狀態。其實,信息化是個體系,需要和整個生產流程與信息系統融合,也只有將所有數據連貫后,才能達到智能化工廠的目的。
    
    不過化工業內人士也表示,行業要實現互聯網+制造的智能化也存在一些困難。
    
    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顧問孔祥昶表示,煤化工裝置比較復雜,比如煤氣化裝置運行要結合水質、煤質、煤漿的濃度,此外后期很多因素還要靠人工綜合判斷,如渣樣的顏色狀態能決定爐溫高低的調節,僅依靠機器是沒法判斷的。而煤的灰熔點分析、粘溫特性要在有氫氣和一氧化碳還原的環境下進行,依靠儀器智能化分析的難度很大。
    
    江蘇索普集團氣化車間主任步建軍表示,智能化是大勢所趨,不過數據采集統計分析終歸要靠人,要通過彼此的關聯性判斷。智能判斷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礎上,但實際未知可能比已知要多得多。具體說來,智能化是要把已經發生的關聯都考慮進去,但在過程中有些新發生的未知因素會影響判斷,這就得靠人去分析判斷,并把得出的結論再進行完善。因此,智能化是趨勢,但得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數據預警要和人的分析判斷相結合,人要在智能化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本文共分 1
全身裸露无遮挡触手黄漫画

<small id="hmuod"></small>
<optgroup id="hmuod"><em id="hmuod"></em></optgroup>
  • <optgroup id="hmuod"><li id="hmuod"><del id="hmuod"></del></li></optgroup>
    <legend id="hmuod"></legend>